一种不需要能源的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航行(电磁驱动装置)

核心提示如果我们人类想要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我们必须有高效和持久的动力。很明显,目前的化学推进技术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推进系统。虽然受控核聚变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能源,但以目前的技术很难实现(如果你感兴趣,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已
如果我们人类想要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我们必须有高效和持久的动力。很明显,目前的化学推进技术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推进系统。虽然受控核聚变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能源,但以目前的技术很难实现(如果你感兴趣,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这一点),反物质甚至更远。因此,如果人类想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星际航行,就必须考虑没有工作流体的推进系统。

所谓非工作流体推进系统,是指不需要工作物质的推进系统。传统的推进系统需要大量的工质向后喷射,并从其产生的反作用力中获得动力。然而,非工作流体推进系统不需要携带燃料,这意味着非工作流体推进系统不需要携带燃料。从燃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具有不工作推进剂推进系统的航天器将有更高的载荷能力和速度。我们都知道太阳帆,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不是载人行星际航行的选择。我们今天要讲的推进系统是星际旅行的希望。

根据Roger Shawyer的说法,由于锥形容器的两端厚度相差很大,容器中的电磁波会产生推力差,从而产生功率。电磁驱动是一种不工作的流体推进系统,这意味着它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发电。这严重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即所有运动都会产生相等的反作用力,而电磁驱动不会向外发射任何物质。因此,电磁驱动装置一直备受质疑甚至嘲笑,被称为“伪科学”。在求助无果的情况下,洛杰伊·索耶在2003年设计了自己的实验,并声称已经证实了他的理论,但这一理论根本没有被科学界所接受。然而,电磁驱动装置的概念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注意。杨娟,西北大学教授,自2008年以来一直从事电磁驱动器件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相关论文。2013年,她带领一个团队建造了一个电磁驱动装置的原型,在测试后,她宣布她能够使用5千瓦的电力产生0.72牛顿的推力。

因此,需要对电磁驱动装置进行更精确的验证。2016年12月1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向世界宣布,研究人员在远离地球的天宫二号成功完成了原型机的“毫牛顿微推力测量试验”。这是电磁驱动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表明电磁驱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