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看小小事看大

核心提示杭州某家庭育儿App 公司办公室随处可见玩耍的孩子“创建一个对女性友好的城市的关键条件,就是能够正确分析女性(妇女、女孩)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的主要需求。”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对《了望东方周刊》说。公共场所的女厕位够不够用?独行的女性在走入某条街道时会不会害怕?公共交通的扶手拉环是否过高?推着婴儿车的母亲能够在城市里方便地出行吗?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往往直接反映着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状况及生存方式。因此,这些城市空间中的细节,不仅折射出城市规划、设计和更新层面上对不同性别

杭州某家庭育儿App 公司办公室随处可见玩耍的孩子在杭州一家家庭育儿App公司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玩耍的孩子。

“创建女性友好型城市的关键条件是能够正确分析女性(妇女、女孩)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空的主要需求。”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秦红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公共场所的女厕所是否足够?一个人走的女人走到街上会害怕吗?公交的扶手拉环太高了吗?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妈妈能方便地在城市里四处旅行吗?

人们对城市空的感受往往直接反映了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因此,这些城市空中的细节不仅反映了在城市规划、设计和更新的层面上对不同性别需求的观察,也是对一个城市人性化的审视。明细录入方法

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该法实施30年来的第二次“大修”。

与现行法律相比,此次“大修”增加了24条,包括:各级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当确保女厕位多于男厕位,合理配置母婴室等公共设施。

《妇女权益保障法》作为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地位仅低于宪法。在这么大的一部法律中,上述新增条款的重点看似小细节,实则是在国家立法层面对社会呼声的回应。

在城市间的“她的需求”空方面,中国最早受到社会关注的典型问题是公厕资源的性别分配比例。

2012年,女厕所排队问题在网上引起热议。近十年来,NPC代表和CPPCC委员经常在全国和地方会议上就此提出建议。

多位受访者对本报记者表示,商场、餐厅等场所的女厕所排队五六分钟是常事。在节假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一些受访者已经排了近20分钟的队。

是什么造成了女厕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根据世界厕所组织的统计,女性上厕所的时间是男性的2.3倍。多项研究也表明,根据女性如厕频率、方式和时间的特点,以及部分女性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女性马桶座圈的需求量是男性马桶座圈的2-3倍。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因素。

一至三届重庆市人大代表张华义曾分析,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女性较少参与家庭和社区之外的社会活动,公厕的设计很少考虑女性的特殊需求,女厕供需矛盾一直没有凸显出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城市公共部门空,问题出现了。

事实上,早在1989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就明确规定,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所比例应达到2: 3。

2021年,住建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部分修订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定。同时,还要求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女厕所的数量至少是男厕所的两倍。

上述文件编制小组对北京、上海、济南、Xi、广州等城市的234座公厕进行了调查,发现男厕和女厕比例失调,甚至男厕数量是女厕的1.75倍。

“确保女厕所数量多于男厕所”被写入当前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有望为相关政策提供更高的法律依据,改善城市公厕资源性别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既然标准早就有了,为什么长期没有普遍实施?

一个叫“孙快”的建筑师在知乎上发帖,原因只有一个:“以前建筑师在平面上安排的厕所一样多,男女厕所都是镜像对称的,但是男厕所多了一排小便池,让平面看起来对称,水管也布置得很好,厕所的深度和宽度也更适合房子的柱子布局。”

人性化需求为施工便利让渡,显然有悖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值得期待的是,“确保女性厕位多于男性厕位”纳入《妇女权益保障法》本轮修订视野,有望使相关政策有更高层级法律依据,改善城市公厕资源性别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重庆国博中心,卫生间均安装上了全新设计的厕所智能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女厕所蹲位的剩余数量人性化是施工便利性的转移,这显然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理念背道而驰。令人期待的是,“确保女马桶座数多于男马桶座数”被写入当前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有望为相关政策提供更高的法律依据,改善城市公厕资源性别分布不合理的状况。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厕所都配备了新设计的厕所智能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男女厕所的剩余数量。

“路灯太暗了”

围绕公厕建设性别友好的问题,还有很多情况需要改变。比如照明不够,厕所的隔间不够高,没有单独的厕所门,缺少洗手池和镜子。

以上问题看似“鸡毛蒜皮”,却从多方面反映了城市空治理和城市空设计中关注性别差异的必要性。就公厕空而言,女性在安全、隐私、形象整理等方面的需求。与男人的不同。

秦红玲认为,城市之间的“她的需求空首先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性化需求;其次,分析“她的需求”的意义在于空的设计不应该把两性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放在同一个标准中,而应该关注空中女性的生理心理需求、行为模式和特殊体验。

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例,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童新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公共交通的首要期望中,男性更注重效率前提下的安全,而女性更注重基于安全的效率。

其实“她的需求”的核心是安全。

在2021年上映的电影《门锁》中,独自生活在黑暗上班路上的女性所感受到的强烈恐惧引起了舆论共鸣。

“作为一个女人,晚上一个人走难免会害怕。”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牛倩对本报记者说:“我喜欢散步。我家附近有个大公园,但是路灯太暗,监控摄像头又少,晚上不敢去。”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发布的《中国城市治安调查报告(2020)》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担心治安,在随意进入小区、夜间出行时更担心陌生人的人身安全。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全球202个国家的谋杀案受害者中,平均78.7%是男性。然而,当男人独自走出公共空房间时,他们很少像女人那样焦虑地走着。

秦红玲认为,除了社会文化造就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模式,女性的安全焦虑主要来源于女性身体与男性的差异:“如果不从身体上理解空,我们实际上无法准确理解空中不同性别的不同情况。”

相比于男性,女性更易感受到身体被侵犯和凝视的威胁,特定空间因此而有了“隐形宵禁”:同样的公园和街道,夜幕一旦降临,对女性而言就显得危机四伏,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袭击、抢劫、性骚扰、性侵犯罪的公共空间,如封闭而僻静的小街小巷、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

北京,女性在公园夜跑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感受到身体侵犯和凝视的威胁,因此在某些空房间里有“隐形宵禁”:同样的公园和街道,一旦夜幕降临,对女性来说就有危险,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袭击、抢劫、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公共空房间,比如封闭、僻静的小街。北京,公园里的女人们尽情奔跑。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性骚扰,公共楼梯和自动扶梯上的偷拍等。也可能让女性不安。在社会文化的规训下,一些女性会选择更保守的服装。

2021年11月,湖北省竹山县一名年轻女子在城市公园晨跑时,在监控盲区遇害。因此,跑友圈呼吁女性跑友在晨跑趣味跑时多注意安全,最好结伴而行。

有网友建议,与其总是提醒女性“多加小心”,不如在街道、公园增加监控、亮化照明,预防犯罪:“女性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安全提示’,而是更安全的公共空房间。”避免“性别盲”

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房间应该让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都感到安全和舒适,而不应该让特定的人望而却步。

在20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之前,女性并没有与男性平等的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空的权利:在雅典,城市广场是为了男性市民讨论而建造的;在工业时期,欧洲女性独自上街会面临骚扰和威胁;在封建中国,女性被束缚在闺房和家庭中,不能随意在公共场合露面。

现在的城市公共房间空理论上是男女共用的,但是在一些公共房间空里,女性还是很难享受到免于恐惧的自由。还有一些地方缺乏母婴室,推婴儿车不方便,导致妈妈照顾幼儿的体验很差。

秦红玲认为,中国城市女性友善的一个主要痛点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性别盲视现象:“忽视和反思城市规划设计中性别敏感的影响,无法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干预。”

社会设计师陈涵在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也指出,目前城市公建空房的设计存在诸多“性别盲点”:“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公建空房的规划政策应该倾听女性的声音,只有真正考虑到女性的需求,公建空房才会更具包容性。”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编制阶段,秦红玲提出了一份提案——关于在北京城市规划实施中纳入性别敏感的规划方法的提案。

该动议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并送交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答复。相关工作人员向秦红玲坦言:“虽然在策划领域工作多年,但还是第一次知道性别敏感这个概念,感觉很受启发。”

在她的需求中,最核心的是安全。

实际上,所谓的“性别敏感”并不局限于女性与公众之间的各种问题空,而是一种着眼于人群差异化和公共服务精细化的规划方法。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种规划方法旨在考虑、照顾和充分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对空的不同需求,提高城市规划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精准匹配”,从而提升城市规划的公共效率,让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中国住宅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传统的城市规划来自功能主义,强调绝对理性和男性视角。如何把女性的生理感知放进去,其实很值得探讨。”

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由于历史上性别权利的不平等关系,城市规划部门的性别盲目性一度非常普遍,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需求长期被忽视。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世界银行出版了《性别包容性城市规划与设计手册》,为一系列规划领域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设计指南。

一些海外城市还引入了性别分析和“妇女安全审计”的统计工具”,了解和认知城市公共空间实际存在和隐性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为城市规划等公共政策提供基于性别视角的决策依据。

是细节的试金石。

关于城市规划的性别研究一般认为,在观察和设计城市时,男性更注重宏观的功能性和效率性,而女性对公共空房间和建筑的细节更为敏感。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细节也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美丽的重要特质,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真正做到人文关怀的试金石。”秦红玲说。

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亡与生活》中,作者简·雅各布斯以女性视角关注了城市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她自己走在街上的经历,老人在公园休息和孩子玩耍,母亲在街上推着婴儿车,清晨窗外传来的声音。

《美国特大城市的死与生》尖锐地批判了当时城市规划的居高临下的功能主义,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它仍然提醒城市规划者从人类需求出发设计城市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性别视角在城市设计中的意义。

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不同城市的女性。基于他们自己对城市公众空的观察,他们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

有的城市公交地铁拉环比较高,对小孩和身高不高的人不够友好;有的餐厅桌椅间距窄,无法调节,孕妇入座困难;有的室内空中央空温度过低,经期女性会感到不适;一些人行道非常狭窄,而路边的树坑占用了大量面积,阻碍了轮椅或婴儿车的通行…

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看到了大众空的“她的需求”,并采取了策略。例如,深圳连续三年将母婴室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任务。到2021年底,全市公共场所母婴室由200余间增加到1124间。

“厕所革命”期间,故宫博物院通过性别统计的数据分析方法,将女厕所数量增加到男厕所的2.6倍,有效减少了女厕所排队现象。

很多地方的机场安检也设置了女性专用通道,既保护了女性乘客的隐私,又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北京首都机场开通女性安检通道后,旅客通行速度提高了15%,深圳宝安机场提高了25%。

但是空的一些出于性别友好目的的设计策略却引起了争议,比如在地铁中开设女性车厢。

支持的观点是,这有助于提高女性乘坐地铁的舒适度和安全指数;反对者认为,从实用层面来说,女性车厢无法做到女性专用或女性优先,还不如其分区空的精细服务。

一位来自上海的受访者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有训练有素的安全员,强弱冷区分开,管理人员能在女性被骚扰时提供有力支持,打击违法行为,那么所有车厢都是女性友好型的。”

秦红玲认为,虽然一些具体措施还有待商榷,但看到“她的需求”是一个开始,有助于唤起人们对城市公共空多样化需求的关注。最终的愿景是通过改变细节,让城市空更人性化,更有关怀,让所有居民都感到安全、健康、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