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故里(杨万里故里吉水县湴塘村为何能保存那么好)

核心提示“杨万里湴塘老家旧屋一栋,仅避风雨,三世无增饰”。从这一历史记载中可见杨万里住宅简陋破旧,生活清贫朴素。杨万里的父亲杨芾以教书为业。杨万里七岁丧母,随父亲长期在

杨万里故里(杨万里故里吉水县湴塘村为何能保存那么好)

“杨万里湴塘老家旧屋一栋,仅避风雨,三世无增饰”。从这一历史记载中可见杨万里住宅简陋破旧,生活清贫朴素。杨万里的父亲杨芾以教书为业。杨万里七岁丧母,随父亲长期在外,故里没有房子。杨万里也曾感叹地说:“我少也贱,无庐于乡,流离之悲,我,岂无肠。”

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杨万里任赣州司户参军,三年为官省吃俭用积蓄了一笔钱,再加上他父亲多年教书的积攒,终于在绍兴二十八年任满后,回到故里筑宅南溪北崖。杨万里在宅旁植有罗汉松一棵。杨万里的住宅是“采橼土皆如田舍翁”的普通民宅,为两倒水的砖木结构四合房,长约12米,宽13米,进深11.2米,墙厚0.32米,平檐单垛,垛上飞檐仰天昂起。青砖砌墙,大排山天顶,通高7米。由石灰、细粗石、黄土砌成的土筑墙,楼面上部青砖砌成,屋面清一色灰瓦,朴实素雅。墙体内木架结构分两层,上层藏物,下层住人。砖砌窗棂,以猫身为大小。品字形厅堂居于中央、卧室分至左右。厅大房小,厅明房暗,为前后厅堂靠天窗(天窗筑在大门之上)的缘故。院子里有天窗有倒厅。大门开向东南角,恰与“坎宅巽门”的风水理论相吻合。门楣、屋檐有简单堆塑、彩绘。门柱、门棂、柱础、木枋头、雀替、天花板有朴素、大方、简单的花卉木刻,光宗题的“诚斋”二字,悬挂在大厅上。杨万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且“三世无增饰”,也就是说杨万里的父亲、杨万里自己、儿子杨长儒都未曾装修、扩建过。他们将俸钱赈济人民,却不肯用于装修自己的房屋。《鹤林玉露》载:“诚斋将漕江东,有俸给仅万缗留库中,弃之而归。东山(杨长儒字)师五羊(广州)以俸钱七千缗代下户输租”。可见杨万里父子为官清正廉洁,心系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