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父母应掌握哪几点原则

核心提示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父母应掌握哪几点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父母应掌握哪几点,很多家长都会担心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够周全,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父母应掌握哪几点。  培养孩子适应

父母在培养孩子适应社会方面应该掌握哪些要点?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够全面。当面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时,孩子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父母应掌握哪几点

父母应该掌握哪些要点来培养孩子适应社会?

所以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要把责任推卸给老师和学校。有的家长会问,适应社会真的那么重要吗?孩子获取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吗,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种错误的观点。家长要明白,孩子即使知识再丰富,也无法适应社会。他们应该知道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他们的孩子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不会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上有所作为。

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孩子呢?

一、加强儿童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品质,也就是要教会孩子有礼貌,谦虚。告诉孩子要尊敬长辈,爱护同学,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吃东西,不要睡觉等。在公共场所随意走动。

二。教孩子检查抓住度

适应社会最重要的是察言观色,尤其是在和领导沟通的过程中,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和老板社交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领导的要求,而不是只关心自己想法的欲望,吃饭的时候只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领导吃饭之前都是自己做,也就是说不会审时度势。如果孩子长大后不能审时度势,很可能无法适应社会。所以,家长要教给孩子这个道理。

三。让孩子成为心中的强者

在社会上,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挫折或委屈。但是,如果孩子不能让自己克服这样的困难,那么将来一定会很挣扎。所以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哪怕是最大的困难,他也不会轻易放弃。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信任是最需要的。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你答应了别人,你就应该尽力去实现它。不要做一个食言的人,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一个孩子能否适应社会,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父母应该掌握哪些要点来培养孩子适应社会2

培养自主和自控能力很重要

梅:我见过你女儿几次,感觉她是个很懂事很阳光的孩子,让人很好相处。

高守彦:其实她很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因为工作一直很忙,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发现她特别害怕陌生人和不熟悉的环境。只要有陌生人经过,她就会感到害怕。我觉得可能和老人不常带她去人多的地方有关。她还有几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肯定会影响她入园。

那年夏天,几乎每天下班回家都忘了吃晚饭。而是带她下楼玩。但她还是不想和其他孩子亲近。我开始想了又想。那段时间,她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球。我们会在楼下打球。但是球会滚,球滚到哪里你都要捡起来。我有意识地让球滚到人多的地方。一开始她根本不接,我就自己接;几天后,我带她去接;最后,她自己把球从陌生人的脚上捡了回来。

梅:照顾孩子就是要求母亲付出这样的耐心和毅力。真的不可能一点都不焦虑,一点都不烦躁。

高守彦:对,只有引导她,一点一点帮助她,才能克服心理恐惧,慢慢适应环境。当她进入公园时,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她来的很顺利,一个月左右,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但后天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孩子,他的整个态度是积极自信的;自制力强的孩子更容易融入团队。有了两者,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会强很多。

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要适当

梅: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自主性的培养,但是说到自制力的培养,就困难多了。至于家里的独生子女,要给他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给他必要的管教。如何才能把握这两者的平衡?

高守彦:对孩子来说,鼓励和表扬很重要,但也要有一些警示性的东西,就是惩罚之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知道,你做的事情,他们必须承担责任。

女儿经常把东西撒得到处都是,我会说:“你这样把东西乱放,找起来会很麻烦的。找橡皮擦要两分钟,找铅笔要两分钟,加起来要几十分钟。这些时间毫无意义。花在他们玩上该多好啊!”她明白你的意思,但她做不到,因为孩子的自制力有限。几次都不行我就“惩罚”她。

我说的“惩罚”不是严厉的申斥,甚至不是殴打,而是剥夺了她一个心爱的东西。比如她睡觉想有人陪,我就取消她的“睡眠票”。有时候你需要给孩子施加一些压力,让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梅:这是个好主意。很多家长找不到“惩罚”的方法,往往只是骂。骂孩子多了,会被“扒皮”,但后果不好。

高守彦:家长要考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但要让孩子理解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做得好被表扬也是一种结果。同样,做错了事被批评也是很自然的。

一次又一次的积累,孩子就会有是非观。但是这些规矩都是前面说的,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如果你按你想的做,我是什么态度,会采取什么措施。一定要说在前面,这样孩子才会有分寸,知道是非界限。

相信你自己的孩子

梅:我觉得你女儿是个很有分寸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你认为你最宝贵的优势是什么?

高守彦:诚实。女儿很老实,因为老实,所以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信任和怀疑。我经常夸她:“你这个优点太棒了。”

有时候老师布置听写,我从来不盯着她看。她会让我看她,但我知道书就在她旁边,她也不会看。我说:“你就写吧,我相信你。写给我,我签。”

梅:事实上,你越信任你的孩子,他们就会越诚实。如果父母总是怀疑他们的孩子,他们一定会撒谎。

高守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记得她只对我撒过一次谎。

她现在对电脑非常感兴趣。每天她放学回家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有一次,我提前回家,知道她在这里,我懒得拿出钥匙。敲了半天门,她也没开。问她为什么这么慢,她说她要去厕所。我当时也没太在意。但是进去之后发现电脑很烫。它应该已经被关掉了。

我用轻松的语气问:“你在用电脑吗?”她说不行。我说:“你应该用的。”她非常非常内疚地回答,“就玩了一小会儿。”我说:“不玩电脑的话,我们早点完成作业吧。我们还有时间玩得开心,早点睡觉。”如果你玩一两个小时的电脑,作业肯定会很晚才写完,还得睡懒觉。如果你需要用电脑,它也会为你所用。“那我就不多说了。

如果我一进屋就严厉地问“你在用电脑吗?”孩子的本能反应通常是“我没有!”因为他们受不了大人的“侦探”态度。

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有时她会打电话来,“妈妈,我需要检查一些信息,我可以打开电脑吗?”

父母应该从长计议

梅:可能这就是有专业基础的最大优势吧。父母会比普通父母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守彦:知道专业当然好,但教育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你没有按照书上教你的去做孩子每个阶段的所有事情。

在这里,我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都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我们自己做得好吗?

我总是批评女儿乱放东西,她的书包和桌面乱七八糟。但是有一天,女儿说不想去闺蜜家了。理由是:“人家家那么整洁漂亮,呆着会舒服开心,我们家有一次心情不好。”我刚开始看我们的家,我自己的背包和书桌。然后,我想到我十几岁的时候,其实和我现在的女儿想的是一样的。我妈妈很勤劳,但是不注意家里的整洁,所以我会主动帮她叠好乱放的衣服,把东西放回原处。女人是一个家庭的主人,你的习惯决定了这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你看,从我妈到我,再到我女儿,我们的坏习惯是一脉相承的,不需要教。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梅:可能有些家长认为这种生活小节的习惯不会对孩子有太大影响。

高守彦:我观察到了这个问题。我发现那些办公桌整洁的人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很有条理,会表现得很从容。不像我,虽然一直很努力,很认真,但总有一种磕磕绊绊的感觉。总之我没那么淡定。这就是不同习惯的不同后果。父母应该从长计议。小时候觉得不重要的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适应学校才能适应社会

梅:我记得你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你感触很深。如果你努力学习,你女儿的成绩就会提高。如果你掷出大牌,你会得到平庸的结果。你最终屈服于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了吗?

高守彦:我们经常评价中国的教育制度,认为它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发展。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系统可能并不完美,但是怎么可能完美呢?那我们为什么要挑战这种不完美呢?我们只能努力改造它,让它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不能因为制度不完善,就让孩子去适应。从大概率来说,适应学校好的孩子会比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孩子发展得更好。那些从小不适应学校,在学校很难融入群体的孩子,进入社会后问题更多。换个角度想想。即使我们认为现在课业负担太重,我们也会让孩子去。我们的孩子将来会很有创造力吗?这一切都不一定。

梅:我觉得有些家长还是把教育的责任更多的推给社会,推给学校,而低估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

高守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孩子适应社会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因为对社会现实不满就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你可以不尊重学校的制度,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反社会”的,所以潜在的危险太大了。

让孩子适应社会,从小就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我知道别人对我的要求。我有自己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前提是在社会规则范围内。这些都是家长的教育任务。

高守艳说,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我们每天掌握这么多的信息,查阅这么多的专业书籍,也需要不断的整理。有时候我们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我们也在不断地推翻自己。”所以,她理解为什么父母在教育上有那么多困惑。

这个社会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高守彦多次强调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这是她这几年研究的结果。她认为这两点包含了智商和情商的各种教育,有了这两点,一个孩子就会成为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