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核心提示斯帝卡OC的全称叫做斯帝卡Offensive Classic,该产品是由瑞典斯帝卡公司生产的,该球拍拥有优良的性能特点,特别适合进攻型球员使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哪些。斯帝卡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哪些:性能特点斯帝卡OC,超级进攻板,形变大、吃球吞吐感觉明显,有足够的时间在拉球时摩擦、发力和制造旋转,力量大,底劲足,第二速度惊人,有"弧圈机器"之称。清晰、扎实、有层次感,是Stiga家族发力时的普遍特质,但要将其威力发挥,亦强调使用者的自身发力。借力一般,推挡

斯帝卡OC的全称叫做斯帝卡Offensive Classic,该产品是由瑞典斯帝卡公司生产的,该球拍拥有优良的性能特点,特别适合进攻型球员使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斯帝卡

斯帝卡

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性能特点

斯帝卡OC,超级进攻板,形变大、吃球吞吐感觉明显,有足够的时间在拉球时摩擦、发力和制造旋转,力量大,底劲足,第二速度惊人,有"弧圈机器"之称。

清晰、扎实、有层次感,是Stiga家族发力时的普遍特质,但要将其威力发挥,亦强调使用者的自身发力。借力一般,推挡和小球不是长处,直板使用OC者,正手要具备相当的能力,才能发挥其威力。

若要评判各种球板的底劲,OC是最佳的参照物--因为它的表现令人不得不由衷地给出10分--仅有上佳的单桧板可与之匹敌。当然,只有发力良好、功底扎实、习惯于依靠球板形变而非海绵胶皮获得弹性的人才能将OC的优势最大化。同时,这种优异中远台性能的获得也是以部分牺牲近台作战能力为代价的:弹打欠犀利、手感略模糊。

老版

斯帝卡OC(Offensive Classic)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前身STIGA Offensive改名而来。不难看出,OC在小球时代很红,已到了Classic(经典)的程度,却没有今天这样红得发紫。彼时还迷恋于AC的人们或许想不到,随着乒乓技术与规则的演变,竟需要球板有OC这般强大的底劲。

OC的前瞻性,并不在于原创,而是确定了STIGA Offensive所用纯木五夹大芯结构的经典地位--Koto(寇头)或Limba(林巴)面材+云杉力材+Ayous(阿尤斯)大芯。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金字标牌老OC,厚约6mm,虽然是弧圈板的经典结构,面材却用了Koto--在蝴蝶北美代理商的网站上,曾这样介绍koto:较硬,常用作亚洲选手弧圈板的表面。

新版

大球时代的斯帝卡OC,回归了STIGA Offensive的最初结构:林巴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大芯,厚约5.5mm,面材薄,大芯比例高。辅之WRB(空心柄)和CR(UV涂层加硬)技术,排列组合为四款产品--OC、OC WRB、OC CR、OC CR WRB,带有WRB技术的两支5.4mm左右,其对于板面硬度、重心、手感的微调,细致之极。

OC的薄板身提供了极大的整体形变,如果技术到位,大力拉球时甚至可以体会到抓住球再抛出的感觉,出球弧线较高,二跳下扎迅猛,底劲强大,因此模仿者众多。这种风格正好适合早期的王励勤,他出众的发力能力可以完全激发球板的形变潜能,弧圈势大力沉。只要从前三板顺利过渡到相持,退台后少有人能抢走胜利。这是王励勤大阪登顶的王牌,却未必是其他人的王牌。首先,并非所有人都是肌肉男,使用这种体能需求太高的板,往往扛不到第七局。同时,这么容易形变的板,在击打和借力为主的技术上,不够扎实,震手感副作用凸显,反手更虚。拉胜于打,中台胜于近台,发力胜于过渡。OC是弧圈板概念上的极致,不试一下留遗憾,想要用好又太难,左推右攻、搓攻者用来更是南辕北辙。而STIGA在大球初启时匆忙推出的Offensive Oversize WRB,即OC加大版,就显得多此一举:结构没变,厚度激增至6.2mm,板面也大了一圈,标准体重在90g以上。

斯帝卡

斯帝卡

以上文章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斯帝卡OC的性能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