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沐歌光伏发电站

核心提示政策利好+市场广阔,在2022年,清洁能源产业融合的趋势正在愈加明显。随之而来的,是空气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产品、营销战略的全面革新与升级。针对这一趋势,在不久前召开的“低碳未来 热泵先行”2022四季沐歌低碳清洁能源发展峰会上,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骏就开宗明义的指出,“用热的地方,都值得用热泵思维再做一遍”。四季沐歌集团总裁 李骏那么,“再做一遍”,究竟该怎么做?四季沐歌给出的答案是,正式发布CAS 2.0清洁能源耦合智能操作系统,再次向业界宣示了四季沐歌“将控制系统+系统设计构成空气能品牌真正核心竞争力”

政策利好+市场广阔。2022年,清洁能源产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空燃气能源等清洁能源技术、产品、营销策略的全面创新升级。针对这一趋势,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俊在近日举行的“低碳未来热泵先行”2022低碳清洁能源发展峰会上指出,“哪里用热,哪里就值得用热泵思维再做一次”

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俊

那么,“再来一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四季沐歌给出的答案是CAS 2.0清洁能源耦合智能操作系统的正式发布,再次向业界宣示了四季沐歌“设计控制系统+系统,形成空燃气能源品牌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

布局蓝海,塑造空燃气行业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在欧洲能源危机和中国“双碳”战略的双重推动下,以空燃气能源为代表的热泵行业在国内外新能源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攀升。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空空气源热泵市场规模将达到351.2亿元,欧洲热泵市场规模将达到174.7亿美元。由此可见,以空燃气能源为代表的热泵行业正在走向更广阔的“蓝海”。

和所有新兴行业一样,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避免无序竞争,是空燃气行业广大专家和从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从四季沐歌提出的“将控制系统+系统设计打造成空燃气能源品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中,我们不难读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推动行业变轻、变强、变智的关键在于构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壁垒”,塑造行业核心竞争力标准,引导市场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

那么,空燃气能源行业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之手在哪里?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空燃气供热和制冷系统,还是大型集中供热和热水项目,不同地区、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时间段、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能源供应以及各种可变因素都会影响空燃气能源的效率、能耗和供热制冷效果产生不同的要求。所以空气能产品本身作为“显性部分”当然重要,但其背后作为“隐性部分”的设计和控制系统,其实看的是厂商的研发技术和思维高度。

所以,为了实现设计与运维的结合,实现真正的智能控制,四季沐歌本着“从产品竞争力、解决方案竞争力、全面能源管理和运维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竞争优势”的思路,在本次峰会上正式推出CAS 2.0清洁能源耦合智能运营系统。

升级迭代,展现四季沐歌行业升级路径

说起CAS 2.0系统,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身——CAS 1.0系统。依托四季沐歌20多年积累的经验和16000+低碳清洁能源项目的实践,CAS1.0系统拥有丰富的项目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方案匹配设计、精准故障诊断、高效服务处置的运维体系,全面实现从“人控”到“智控”的演进升级路径,降低运维技术门槛,让系统更智能,让能源更高效,让运维更高效。

在河北省南宫小区(约14万m2)供暖改造项目中,四季沐歌采用了基于四季沐歌CAS1.0的智能设计系统,系统成本降低了31%,投资回收期缩短了7%,大大提高了设计方案的竞争力;运行中,在第一个采暖季(2020~2021年),纯人工控制的情况下(系统每2小时调节一次),在第二个采暖季(2021~2022年),采用基于CAS1.0的智能控制系统,使系统运行成本降低17.01%,每平方米运行成本12.30元/㎡,人工成本降低62.5%。

作为CAS1.0系统的迭代升级版,此次发布的CAS 2.0系统在1.0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基于该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不仅是基于清洁能源供应系统设计的数字化工具,也是面向终端客户的智能控制和管理平台。不仅可以通过“智能设计系统”的大数据算法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最佳综合能源应用形式,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重新定义能源站,使系统更智能、能源更高效、运维更便捷。

基于CAS2.0的智能控制系统更进一步。项目应用后,可减少售后人员60%以上,比传统人工控制方式节能20%以上,提高售后效率70%以上。智能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都基于CAS 2.0,设计即所得,解决了设计与实际项目脱节的问题。

“用热的地方,值得用热泵思维再做一遍。”如今,“更广泛的电气化”已经成为国家能源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以空燃气能源为代表的热泵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要想在这片广阔的“蓝海”上扬帆远航,就必须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技术、产品、运营等多层次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这方面,四季沐歌CAS 2.0清洁能源耦合智能操作系统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在从“制造”到“智造”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