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

核心提示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各种自我小循环,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一个新词正在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全国统一大市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出台的文件中,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显然,这是一份提纲挈领的文件,对于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和长期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幺,我们该如何更具体地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概念呢?上世纪80年代,我国

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种自我循环,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更加顺畅。

一个新词正在成为舆论焦点——“全国统一市场”。在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和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破制约经济周期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市场”。

显然,这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长期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具体地理解“全国统一市场”这个概念呢?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诸侯经济”现象。比如以前的“啤酒大战”,就是各地啤酒生产和啤酒项目的一哄而上。短短几年,各地啤酒品牌达到800多个,“村村通烟,户户上班”,几乎每个县都有了自己的啤酒厂。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消除行政区划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加快了商品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但不正当竞争、变相倾销、平台垄断等问题始终存在。

近年来,我国网购经济发展迅速,商品价格优势明显,但物流成本一直比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成本高:“断头路”问题、跨行政区域增加收费甚至罚款、“最后一公里”堵点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条件不利于市场资源的跨行政区流动,严重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

此外,国内一些地区找不到自己的功能定位,贪大求全,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有的地方甚至以“内循环”为名,搞“小而全”的自循环或地区封锁。背后有一定的思维惯性,这是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过程中必须清除的障碍。

中国有14亿多人口,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而地方保护和封闭小市场的存在,将成为制约经济周期的关键堵点。专家认为,中国未来应该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关键在于释放市场要素的各项潜能,把人力、创新、信息、资金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而打通国内市场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因此,我们要用立破并举的“加减法”来破除各种自我小循环和地区封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达到“乘除法”的效果。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就是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地区壁垒;制定和建设全国统一的基本制度、规则、市场设施等。,地方或地区政府不能一意孤行;让资源和要素流动顺畅,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上述各项改革都将为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未来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中国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将更强,抵御风险和冲击的能力也将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