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宛西制药注重中药标准化建设,推进传统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

核心提示“在中药产业标准化进程中,中药企业既是探索者,又是实践者。实现中药产业的标准化以至现代化,需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中药生产的多个环节。因此,中药企业应当是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近日,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高松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仲景宛西制药在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订,确保中药从田间到临床全过程的安全可控、源头可溯,展现中药独特的治疗功效,推进传统中药的继承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高松严格把控各个环节 提高药材质量的稳

“在中药行业标准化进程中,中药企业既是探索者,也是实践者。要实现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必须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生产的诸多环节。因此,中药企业应该是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近日,仲景万喜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高松在接受Xinhua.com记者采访时表示,仲景万喜制药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配方化,保证了中药从田间到临床全过程的安全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展示了中药独特的治疗效果,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仲景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高松

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提高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据介绍,为寻找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理环境,仲景皖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依托八百里伏牛山的资源优势,探索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河南南阳等三省六地,按照GAP要求,建立了地黄、山药、牡丹皮等六大药材生产基地。其中山茱萸、地黄、牡丹皮、山药通过了GAP认证。

高松表示,中经皖西药业通过GAP药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种植和产地加工,确保了优质道地中药材的长期稳定供应;检测和控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防止受污染的药材进入生产过程;规范种子种苗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药材的优良品质。实现基地选址、种源、育种、种植、采收、加工、包装以及质检、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业务数据的信息化,助力基地管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精细化。

“以六味地黄丸为例,遵循‘好药就是好药,好药就是好药’的制药理念,在道地药材产区建立六大药材种植基地,开展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制剂工艺研究,形成关键生产工艺环节的38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将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融入中药质量标准制定过程,确保批次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高松说。

高松指出,“推进标准化任重道远,是一件需要持续做下去的事情。优质药材出优质产品,严格工艺出优质产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深化和加强如何建立疗效评价标准,完善品牌标准。”

开展中药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在高松看来,开展中药标准化研究工作,制定一系列与中药种植、产地加工、质量研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提高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质量,为建立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国家质量标准提供坚实基础,强化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基础,促进对外贸易,使中药走向世界。

中药标准化的推进,也给仲景皖西药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在高松看来,首先是整个产业链的质量传递和控制。企业实施“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以来,通过对山茱萸等六种药材的种植生产工艺和六味地黄丸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研究,共制定了从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到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38个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确保了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为产品的优质优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全程追溯体系的建设。依托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建立了中药材生产流通追溯体系、中成药生产全过程追溯体系、中成药流通追溯体系,实现了原料药材生产流通和中成药产品全过程追溯。借助三大追溯体系,通过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强化管理,满足强化企业质量控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打造成本竞争优势的需要。

三是建立“仲景万喜药业中药材+中药材生产管理追溯系统”,实现从基地药材到中药饮片、中成药的全过程业务管理和质量追溯管理,对内管理,对外全面展示。结合物联网设备展示,实现从中药材种植到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数据溯源和实时图片展示,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形象。建立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适合中经万喜自身使用需求的工业全流程溯源体系,建立行业溯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