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源格力造

核心提示如今,在“双碳”驱动下的绿色经济转型之际,打造“零碳”产业园成为大势所趋趋势。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工业互联网的实践为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与直流化技术成为当前“零碳”产业园的发展重点。格力电器作为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今年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方案并提出建设清洁高效的高质量制造园区--能源互联网工厂园区,通过建立精细化管理手段、利用优质经济能源,生产高品质产品,为客户创造高效生产服务,打造低碳、零碳智慧制造园区。(图片为格力电器长沙基地)近日,国家级“绿色工厂”

如今,在“双碳”驱动的绿色经济转型下,建设“零碳”工业园区是大势所趋。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使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实践,大力发展新能源和DC技术成为当前“零碳”产业园的发展重点。格力电器作为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今年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建设方案,提出建设清洁、高效、优质的制造业园区——能源互联网工厂园区。通过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利用优质的经济能源,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为客户创造高效的生产服务,建设低碳零碳的智能制造园区。

(图为格力电器长沙基地)

近日,国家级“绿色工厂”格力电器长沙基地荣获全国第六批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单位。园区结合实际配电容量、电网峰谷分时电价差和安装场地要求,部署了8MW储能集装箱系统、2MW光伏发电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峰谷调节,降低厂区整体用电成本和对电网的依赖。同时,结合能源监控管理、设备监控等要求。园区配置了能源管理系统,自主研发建设了一套配电负荷远程4G监控系统。

绿色电源是建设零碳工业园的关键,也是现代工业体系向零碳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得益于10年来光伏技术的积累,格力电器在长沙基地铺设了面积达9800平方米的光伏设备,总装机容量达1440千瓦。自运行以来,已发电300.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50.7吨,节约电费210.42万元。

(图为格力电器(杭州)生产基地)

随着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和微网的兴起,低压DC供电系统因其高效、低碳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格力自身在DC电器领域的技术基础,提出了“不停电的清洁社区,不触电的安全房”的零碳生态愿景,并放在格力电器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杭州。

以格力电器杭州园区为例,充分利用区域和自身优势,结合生产实际和“零碳源”空等DC家电技术的应用和RD要求,在园区内设置一套电网谷电+新能源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电的耦合系统,配置电池储能和分布式光伏。园区内将建设“柔性DC配电网+氢电耦合+氢冷供热-联供+储能调峰+分布式光伏+DC暖通系统+格力G-IEMS能源互联网平台”的七维互联、多向流动新源网及负荷供应系统。同时兼顾电网调峰、新能源消纳、氢能利用等功能,打造园区级能源互联网模式,促进园区级生产经营零碳化。

作为能源互联网重点示范园区,珠海新源基地项目集成了清洁发电、安全储电、高效用电、智能管理、实时能源管控、能源信息集中管理、轻量级交互的完整本地能源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以储能为核心,能有效提高用户用电弹性。结合供电联动、削峰填谷等策略。以最大能效实现整体能耗。该系统年发电量为176.2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43.08吨。车间使用的清洁能源占车间总耗电量的29%。增加储能系统调峰填谷后,谷内总用电量约14400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45%,单品能耗成本降低31.85%。

一直以来,格力电器都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率先绿色发展。早在2012年,格力就开始研发“不用电费”的空调。2013年,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被评为“世界首创、世界领先”,开启了中央空调电时代。2017年,格力G-IEMS本地能源互联网系统全球发布。这一集高效发电、安全储电、可靠变电、高效用电、实时能源控制、能源信息集中管理、轻量化交互于一体的一体化生态系统,有力推动了全球能源产业走向清洁化、智能化,构建了网络化的能源新世界。2018年,格力构建了以光伏空调制为中心的源-储-网-负载多变流器全DC系统,并推出“全球唯一”光储全DC 空调制系统,储能供需联动,峰谷平滑,光伏自给,本地消纳。2021年,格力推出“零碳源”空调制技术,从全球94个国家的21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全球制冷技术大奖赛最高奖。正是长期的技术积累,为格力电器打造“零碳源”产业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零碳源”空调制技术荣获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

当前,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这是中国工业体系走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为制造业的领导者,格力电器将继续致力于绿色可持续产业,以“让天空更蓝,让地球更绿”为愿景,践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清洁低碳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消耗,为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先进的低碳技术、产品和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做出创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