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解锁烹饪新密码,厨电市场迎风再升级|热文洞察

核心提示随着传统品类的成熟以及地产拉动的减弱,家电市场自2019年起进入消费疲软的新周期,加之近两年疫情的不确定影响,企业实现增长相对之前要更加艰难。以2022年五一厨热市场为例,据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W17-19)期间厨房场景各品类与热水器市场合计零售额同比下滑22.3%,其中存储区(冰冷)下滑15.8%,烹饪区(烟灶消蒸烤)下滑32.3%,洗净区(洗碗机、净水器)下滑20.6%,热水器(电热、燃热)整体下滑35.4%。但挑战中往往伴随着新机遇,而懒宅经济催生的预制菜就是典型

随着传统品类的成熟和房地产的疲软,家电市场从2019年开始进入新一轮消费疲软周期。再加上近两年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实现增长的难度比以前更大了。以2022年五一厨房热点市场为例,根据AVC线下监测数据,2022年五一期间(W17-19)厨房场景及热水器市场各品类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2.3%,其中储藏区(冷藏)下降15.8%,烹饪区(蒸烤用烟灶)下降32.3%,洗涤区。

然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新的机遇,懒人屋经济催生的预制菜就是典型。《2021年中国预制蔬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蔬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如果以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估算,预计未来6-7年,预制菜市场将成长为万亿级市场,长期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的规模。

调理蔬菜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预制菜肴的定义

预制蔬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辅以各种辅料,按现代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切割、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有四种类型:即食,即热,即食和即食。目前有水产、畜禽、蔬菜等。

调理菜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调理菜起步比较晚,现在正从B端的快速发展期走向C端的需求发现期。相比之下,日本的调理蔬菜产业已经成熟,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人口呈现少子化、长寿化、老龄化的特征,与日本的年龄结构相似。再加上消费升级和疫情的影响,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对C端的需求与日俱增。预制菜逐渐进入需求发现期。

为什么说调理菜是厨电企业的新机遇

市场竞争尚未形成寡头

预制菜C端市场处于初级阶段,行业门槛低,进入者众多,尚未形成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丁咚购物、盒马购物、美团购物、天天优鲜等基于互联网的生鲜电商平台相继入驻,海底捞、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推出预制食品品牌。以及供应链的产品创新能力,都会成为备菜的核心竞争力,从洞察消费者喜爱产品的产品经理,到开发新产品的RD人员,再到保证配送速度的供应链。

头部品牌一直在不断探索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创新,及时响应用户需求,才能为家电行业发展赋能。关于预制菜的探索,家电品牌尤其是厨电品牌一直在不断创新探索。

2020年底,海尔智家不仅成功在家用烤箱里烤出了正宗的北京烤鸭,还在2天内卖出了1万只鸭子。2021年春节前,它推出了由16道各国名厨名菜组成的年夜饭套餐。同样,在官网,美国的商城,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准备好的蔬菜产品。

老板电器早期提出,正在联合智能菜谱公司、食品公司、预制食品生产公司、配送公司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完善数字化烹饪生态,推动现代厨房转型升级,赋予厨房新的意义和价值。邰方还表示,她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并不信奉“单一功能论”,而是直接聚焦与人们健康幸福息息相关的空气、水、食三大生活基本要素,实现整体厨房生态圈建设的行业破局。

与厨房电器结合紧密,尤其是蒸烤类产品可以作为高附加值

一方面,企业可以完善微蒸烘焙产品、烹饪模式、彩屏互动、预设食谱、远程控制等功能。根据当前热菜准备菜肴;另一方面可以拓宽产业链,为用户提供购厨一体的产品方案,采取买厨电送预制菜,买预制菜携带烹饪产品的做法。高附加值和产品差异化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海尔智能家居在半年内将“一键烤鸭”引入20多万户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年轻人主导的消费与厨电主流是一致的

懒人之家经济推动行业发展。相关数据显示,预煮菜品的C端用户超八成年龄在22-40岁。相比银发族,Z时代年轻人对预制年菜的接受度明显更高。目前中国的结婚率越来越低,单身比例逐渐上升。“一个人吃饭”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常态。方便、快捷、易加热的即食熟食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解放双手,享受美食。

结论

现成的蔬菜出路已经到来,行业的发展也将加快。3月14日,佛山预制蔬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有来自佛山5个区的53家单位加入联盟,涉及32家经营主体、3家行业协会、14家金融保险机构、4家科研院所和技术检测机构。作为中国重要的家电产区之一,这一举措可能会促进本土厨电企业在调理菜领域的拓展和产品技术创新的发展。

预制菜对厨电企业无疑是利好。在吃之前,准备好的菜肴必须简单加热或烹饪,这本身就意味着对更多油烟机、燃气灶、微蒸和烘焙等相关产品的需求;而如何拓宽从产品到烹饪行业的链接,进而构建新的厨房烹饪场景和体验,也将成为企业打破现状的新思路。